經濟型閉口閃點測定儀是石油、化工等行業檢測易燃液體安全性能的關鍵設備,經濟型設備因性價比高廣泛應用于中小實驗室。但在長期使用中,點火失敗與溫度不準是兩類高頻故障,不僅影響檢測效率,還可能導致數據偏差引發安全隱患。本文結合設備結構原理與實操經驗,提供系統化排查方案,幫助操作人員快速定位問題、恢復設備正常運行。
一、點火失敗故障:從“火源”到“供給”逐層排查
點火系統是經濟型閉口閃點測定儀的核心組件,故障根源多集中在點火裝置、燃氣供給或電路連接三個環節,需按“先直觀檢查、后精細測試”的邏輯排查:
點火裝置物理狀態檢查
首先觀察點火電極是否存在積碳、變形或位置偏移——長期使用后,油霧雜質會附著在電極表面形成碳層,導致點火火花減弱;電極間距若大于3mm或小于1mm,也會影響火花強度。排查時需關閉設備電源,用酒精棉擦拭電極去除積碳,再用鑷子調整間距至2-3mm(參考設備說明書標準),確保電極對齊樣品杯中心。
燃氣供給系統驗證
若電極狀態正常仍無法點火,需檢查燃氣源:對于使用液化石油氣的設備,確認氣瓶閥門打開且氣壓充足(壓力表顯示0.2-0.5MPa為正常范圍);若采用內置燃氣罐,需查看罐內剩余氣量,不足時及時更換。同時檢查燃氣導管是否存在老化開裂或接口松動,可在接口處涂抹肥皂水,若出現氣泡則說明漏氣,需更換導管并重新密封接口。
電路與控制模塊檢測
排除硬件問題后,故障可能源于電路。打開設備側蓋,檢查點火模塊與主板的連接線是否松動,熔斷器是否熔斷(熔斷后需更換同規格保險絲)。若連接線正常,可通過設備自帶的“點火測試”功能,觀察主板指示燈狀態——若指示燈不亮,可能是點火模塊損壞,需聯系廠家更換對應配件。
二、溫度不準故障:從“傳感器”到“校準”分步解決
溫度數據的準確性直接決定檢測結果有效性,故障多與溫度傳感器、加熱系統或校準狀態相關,排查需結合設備校準周期與使用環境:
溫度傳感器故障排查
鉑電阻傳感器是測定儀的“溫度感知核心”,長期浸泡在樣品中易出現探頭腐蝕、接線松動。首先關閉設備,拆卸樣品杯,觀察傳感器探頭是否有銹跡或破損,若有則需更換同型號鉑電阻;若無明顯損壞,可檢查傳感器與主板的連接線,重新插拔確保接觸良好。此外,傳感器插入深度需符合說明書要求(通常插入樣品杯底部1/3處),過深或過淺都會導致溫度測量偏差。
加熱系統與環境影響排除
加熱盤功率不足或散熱異常也會導致溫度不準。檢查加熱盤表面是否有油污堆積,油污會阻礙熱量傳遞,需用脫脂棉蘸酒精清潔;同時觀察設備散熱孔是否堵塞,堵塞會導致機內溫度過高,影響溫控精度,需定期用毛刷清理散熱孔。此外,設備需放置在無氣流干擾、溫度穩定的環境中(理想環境溫度20-25℃),避免空調直吹或陽光直射,否則會導致樣品溫度波動。
設備校準與參數設置驗證
若傳感器與加熱系統正常,需檢查設備校準狀態——經濟型測定儀建議每6個月進行一次校準,若超過校準周期,需使用標準物質(如已知閃點的柴油標準品)進行驗證。若校準后溫度仍不準,可進入設備“參數設置”界面,查看溫控系數是否正確(不同廠家設備系數不同,需參考說明書調整),若系數設置錯誤,需重新輸入正確數值并保存。
三、日常維護:減少故障的關鍵措施
除故障排查外,日常維護能有效降低設備故障率:定期清潔樣品杯與傳感器(每次使用后用石油醚沖洗)、每月檢查燃氣管路密封性、每季度校準溫度傳感器、避免設備長時間空載運行。同時,操作人員需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,避免因操作不當(如樣品加過量、點火時未關閉樣品杯蓋)導致設備損壞。